提升螢光顯微影像精準度-你了解像素偏移嗎?
提升螢光顯微影像精準度-你了解像素偏移嗎?
什麼是像素偏移?
當細胞內結構以多種螢光染劑標記並依序拍攝時,理論上這些影像應該完全重疊。但實際上,由於光學濾片或儀器微小誤差,導致不同顏色影像在感光元件上的位置出現偏差。
例如使用三種不同濾片(每一個對應一種螢光染劑)來成像一個經多重標記的螢光點,「像素偏移」現象(左圖)會導致在合成影像中,各種顏色的螢光點出現位置不一致的錯位情形;而若使用「零像素偏移」的濾片組,則所有螢光點在合成影像中能夠完美對齊(右圖)*。*此情境假設成像光路中所有其他光學元件(如鏡頭)均不產生色差。
為什麼像素偏移值得重視?
在蛋白質共定位分析*(colocalization)等實驗中,即便只有單一像素的誤差,也可能導致錯誤的生物學詮釋。像素偏移不僅影響資料可信度,更可能誤導疾病研究與藥物開發方向。*蛋白質共定位:蛋白質彼此共同出現在細胞中的相同區域
• 像素偏移會影響蛋白質共定位分析(Colocalization analysis),進而導致錯誤推論,例如誤以為蛋白質未共存。
• 在疾病機制研究、藥物開發與細胞功能分析上,像素偏移會降低資料可信度。
• 範例:使用「零像素偏移」濾片可正確觀察蛋白質與微管位置關係,而未校正濾片可能誤導判讀。
左側(a)的影像是使用沒有進行像素偏移校正的濾光片組採集的,而當使用具有「零像素偏移」性能的濾光片組對同一樣本進行成像(b)時,核配蛋白確實出現在微管的尖端。Images courtesy of Mohan Gupta and David Pellman at Dana-Farber Cancer Institute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 Boston.
像素偏移的成因
• 濾片非平行(楔角)。
• 濾片轉盤震動或機械不穩定。
• 鏡體誤差(如基座不平或濾片架設不良)。
其中以二向色鏡與發射濾光片的楔角誤差最為關鍵。
如何校正像素偏移
硬體方式:
• 使用零像素偏移濾片組(如 Semrock BrightLine ZERO™),可在設計製造階段將楔角誤差降至最低。
• 新一代硬鍍膜濾片(如 IBS 技術)可大幅改善過去軟鍍膜製程的限制。
軟體方式:
• 使用校正演算法對影像進行後處理(需先拍攝多色參考標記,如TetraSpeck™ beads)。
• 缺點是需手動操作與時間成本高、精度有限,且不易自動化。